2月7日,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高端半潜式生活平台OOS Tiradentes在其烟台基地交付。平台型长106.45米、型宽68.9米,配有露天篮球场和排球场,拥有可容纳180人的大型室内阶梯式电影院以及健身房、娱乐室、台球室、图书馆、网吧等,被形象地称为“海上希尔顿”。该平台由中集来福士自主完成概念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动力定位操作模式下的闭环电力系统设计、目标平台自动跟随、满足绿色环保规范要求三大设计突破。
在12级台风中牢牢钉在作业海域进行钻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能够解决上万人口用电问题的浮式电站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海钓、吃海鲜大餐的海洋牧场平台,能养殖上万吨三文鱼的深水养殖工船,脱离陆地进行生活的智慧海上城市……近年来,中集来福士绘制的大海洋产业蓝图,正是烟台迈向海洋经济强市,向深海要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2017年,烟台成立海洋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步伐,突破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海洋强市。该市聘请中国海洋大学高标准编制《烟台海洋强市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思路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力争到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形成2个过千亿产业、10个过百亿海洋龙头企业和20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
从浅海到深海,从粗放到集约,从模仿到创新,烟台已经成为工信部确定的全国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中集集团、杰瑞石油、中柏京鲁等重点企业的海工装备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五年来,国内交付半潜钻井平台总量的80%出自烟台,烟台海工装备核心产品国产化率从10%提升到60%;中集“蓝鲸1号”承担国之重任,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开采领域零突破,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着全球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农业部授予的首个国家远洋渔船建造技术示范基地落户烟台市的中柏京鲁。
海工装备产业,烟台去年出尽风头。而在海洋生物方面,烟台市也初步形成了以海洋药物和功能食品为主的海洋生物产业链。14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3个出自烟台,在产业链高端,重点发展医养结合的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引领山东半岛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的核心载体;全国最大的硫酸软骨素原料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落户烟台东诚药业,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注射级硫酸软骨素的生产基地;新时代健康产业成功实现了海洋活性蛋白及其功能制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面对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烟台的海工企业提前布局、快速转型,下好先手棋。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预计到2018年5月,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20余座海洋牧场平台和深水网箱将矗立在全省海岸,覆盖并满足山东黄海、渤海、黄河口等各类沿岸海域使用要求,这对现代渔业装备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助力山东省海洋渔业走在全国前列,引领了全国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
去年,烟台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9%。烟台市以中韩产业园、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载体,加快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海洋文化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三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和海水利用业三大新兴产业,力争今年全市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40亿元,增长17%。
围绕做优海洋生态,烟台坚持实施依法治海、生态管海,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呵护了海洋的湛蓝底色,也有力推动海域使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去年,全市推进总投资8.6亿元的17个海洋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年内完成10个。新增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处,各类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2572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1%,保持全国领先。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制度,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持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42%。在全省率先推行港长制,133处人工渔港、自然港湾和渔船停泊点均设立港长。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24个,产地13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90%。烟台全力支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全面启动海岛岸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岛礁工程,争取长山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