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堽城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努力创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堽城镇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分别成立了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求突破,整合相关站所、管理区及村级职能和资源,不断统一思想,强化组织保障。推进工作必须有部署有调度,有落实有回音。首先是利用每周党政联席会和每月党员活动日等固定平台,及时汇总解决困难问题,重要节点随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其次是以现场会的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坚持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努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实效性。镇里还严格按照“五化两提升”要求,出台《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村集体主体责任,稳定保洁员队伍,形成镇领导班子成员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的责任体系和网格化管理制度、月打分评比机制及曝光通报机制,并将此作为常规工作纳入季度考核中,不断提高全员参与度。
在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中,堽城镇按照上级要求,重点围绕“如何建起来”“如何美起来”“如何好起来”下功夫。重点打造样板村。对全镇所有村按“示范村、达标村和重点整治村”进行划分,按照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桥南村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建设“宜居宜业魅力桥南”为目标,投资400余万元重点打造“一街两园三点”。保安村健全完善“365”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突出村庄管理常态化,打造幸福和谐村庄。北落星村突出改善居住环境,投资60余万元对占地2000平的广场改造提升,积极开展太极拳、广场舞等群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下大力气打造路域环境。首先规范驻地管理。对蒙馆路沿线茅庄、堽城和樊营三个驻地店外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强化四级监管,社会第三方每天巡查清理,镇执法所联合相关部门每周两次抽查,严格落实三级罚款制度,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驻地容貌大幅提升。其次集中整治沿线路域。以蒙馆路沿线管理区为单位,包管理区班子成员和管理区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全员上阵,集中攻坚,积极整改存在问题,彻底清出了蒙馆路在镇域内近20公里的“底子”。同时,按照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要求,集中利用一月的时间对农村陈年垃圾、三堆、杂草进行彻底整治,顺利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托管交接。取缔村庄内原始的垃圾池、地埋箱,配备更方便清运的垃圾桶和收集转运车辆,稳定保洁员队伍,加快垃圾清运效率,真正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最终落脚点是在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上。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是保障。镇党委政府围绕“项目”作文章,农业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桥南村流转土地1000亩入股山东丰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基地。辛安村依托苗木花卉产业基础,成立生态旅游合作社,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成为县城及周边居民一日游、亲子游等娱乐休闲基地,打响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成为一二三融合发展新亮点。南宁村通过招商引资沿宁磁公路两侧新发展蔬菜基地1000亩。北落、城西等村沿汶河南岸新发展蔬菜基地3000多亩,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增积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外在”和“内在”共同蝶变,推动形成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在全镇各村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优美庭院”创建活动和“寻找最美宁阳人”活动,按照四德标准深入挖掘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激发凝聚正能量。同时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活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素质,推动形成良好村风民风。目前,该镇53个村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优化升级完成,62个村文化一条街打造已实现全覆盖,指导建设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1处,对上争取16个村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项目、3个村文化大院优化升级项目、6个村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送戏下乡40场、农村公益电影744场等共计43.6万元设备物资,举办镇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并承办了全县广场舞大赛决赛,不断提升为民服务阵地,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记者荆超 通讯员 许晓明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