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是山东特色农产品大市,在“三辣一麻”特色农业久负盛名的同时,更是以占全省1%的耕地创造了全省13%左右的蔬菜出口额。
近日,记者来到莱芜市“三辣生产基地”杨庄镇,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下的姜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东风好借力,打出特色产业牌
“姜蒜等农产品加工是杨庄镇的第一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种植、储藏、销售及精深加工产业,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去年,杨庄镇居民银行存款近11亿”,杨庄镇党委书记丁绪峰告诉记者。
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杨庄镇地处泰莱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条件得天独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杨庄镇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调整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由传统的农业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变,成为莱芜市“三辣生产基地”。
据丁绪峰介绍,真正使杨庄镇姜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遇是在2007年8月,当时莱芜市作出了规划建设中西部姜蒜特色产业板块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区“三区两中心”的总体规划,把精深加工区放在了杨庄镇,为此杨庄镇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我们规划了5000多亩地用于建设健康食品工业园,目前,“七通一平”(建筑术语,指的是土地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已经实现”,丁绪峰说。在政策指引下,杨庄镇通过打造完备的姜蒜种植、储藏、加工和出口产业体系,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突出了集群优势。
莱芜市中小企业办工作人员李明告诉鲁网记者,杨庄镇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产业宣传和推荐,200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已被纳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管理,并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山东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
资料显示,目前杨庄镇姜蒜及各类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37家,年生姜储藏、销售及精深加工能力达到45万吨,年销售收入18.13亿元,2016年实现出口创汇2亿美元。
延长产业链,杨庄品牌领跑行业
在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万兴食品),记者看到,十几辆重型卡车停在工厂装卸区,装配人员正在有条不紊的对货物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万兴食品旗下品牌“姜老大”为例,已开发出10大系列80余种产品,先后开拓了易初莲花、家家悦、华润万家等200多家超市卖场。在国际市场方面,由原来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市场扩展到现在的美国、日本、欧盟、韩国、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5年“姜老大”牌制成品实现年销售收入11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
万兴食品是杨庄镇通过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支持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
“在姜蒜精深加工方面,我们通过引导万兴食品、康福德、汶源等企业加快推进产学研步伐,积极招才引智,实施“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来强化产学研合作”,丁绪峰表示。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当地企业在与山东省农科院、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合作后,研发了姜茶、大蒜素、姜可乐、酵素等健康保健系列产品,逐步建立生姜、大蒜等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农高区品牌的知名企业。
在杨庄镇正在建设的以色列生态水培种植现场,记者获悉,这里引进的以色列生态水培种植技术是世界上最洁净、成本最低、对环境最友好、生长最快、最安全的种植技术,生产过程采用浅水浮板水培技术,建成后,耗水量仅为普通地面种植的10%,单产可达到传统地面种植的20倍。
“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企业摒弃过去那种靠“拼价格、拼客户、拼货量”的低端发展方式,转向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获利的高端发展方式”,丁绪峰告诉记者。
有数据表明,经过几年积累,杨庄镇具备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截至目前,杨庄镇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有11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并通过了GAP认证,4家企业获得出口农产品行动计划“绿卡”,形成了种植、储藏、销售及精深加工完整产业链。
产业反哺,居民年增收10%
丁绪峰告诉,姜蒜特色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十分强,且专业技术性要求低,稍作培训即可上岗。记者了解到,当地军民可在农闲时节到各姜蒜加工企业务工,也可全年长期在企业工作,这对杨庄镇及周边地区的就业起到了极大地拉动作用,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杨庄镇姜蒜特色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15000人左右。
杨庄镇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姜蒜特色产业集群为带动当地居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居民收入增幅在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621元增加至13518元,切实带动了当地居民致富增收。“同时,我镇采取姜蒜产业扶贫模式,将扶贫资金注入万兴食品,确保年底给予贫困户不低于10%的保底收益,加快了扶贫脱贫进度”,丁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