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曾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老工业区,煤炭开采收入一度占到淄川区财政收入的近三成。2011年淄川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淄川区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以“淄川速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进程,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产业结构逐渐由“一业独大”转向“多元支撑”。今年5月8日,淄川区因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转型成效突出,被国务院表彰。
扶持资金解燃眉之急
“这只‘煤矿巡检机器狗’,能够监测矿井下的气体参数和地貌环境,还能代替人去危险地区巡检,是淄博祥龙公司正在全力研发的新产品。”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念祥说到。
白念祥与煤矿已经打了20多年交道,当年他曾是淄矿集团的一名技术员。他说:“煤炭是一个矿一个矿慢慢的没有了,找各自的出路,毅然决然地下岗出来创业。资金回收搞了研发,想扩建厂房扩大规模,但是只是想,不敢搞。”
为解决创业“瓶颈”,2016年淄川区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淄川区推进零成本创业实施意见》,投资1000万元设立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投入担保基金达到1716万元,政府代建标准化厂房、优先解决土地指标。在这一系列政策吸引下,80多家规模企业入驻淄川经济开发区,祥龙公司也在其中。搬家后,他们生产的煤矿防灭火产品渐渐打开了市场。2017年,白念祥的儿子白光星接手管理企业,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正好到了需要跨越的阶段,去跟煤矿的领导、总工交流的时候,他们也说,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将这些可能要发生的灾害隐患提前给把握起来。”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白光星说。
从生产防灭火产品变身煤矿安全数据服务平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就在祥龙公司为钱发愁的时候,淄川区出台一系列政策,利用每年2亿多元的资源枯竭城市中央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最多能返还税收留成的10%。此外,还积极帮助新上的好项目争取各类资金扶持。
淄川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韩隆飚说:“主要是面向新动能培育这方面,像祥龙测控,2018年就享受到国家2520万元的扶持资金,这个是国家直接给企业。”
资金到位,2019年祥龙公司煤矿火灾云监控平台顺利建成,能够实现对矿井下火灾的预警预报,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同时,随着拥有30多项专利技术的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煤矿自燃火灾云监控中心项目的投产,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占60%以上,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大中小型矿井,并已出口至俄罗斯、越南等国家。
资金不足是众多高科技企业胎死腹中或者夭折的最大杀手。韩隆飚说:“这个门槛是很多创业者难以逾越的,没有人敢把财政资金投给前途渺茫的‘个体户’。大胆支持市场前景好、模式业态新的高科技企业,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起来。”
在主动了解企业的诉求后,淄川区积极破解难题,统筹资金、土地等资源向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倾斜,为企业送上精准对上争取“服务包”,2019年累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92亿元,专项债券8亿元,区转型办先后为雷帕得、旺泰科技、祥龙测控争取中央资金4052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绿水青山重现让百姓点赞
下午一下班,上班族赵国栋便换好装备,到刚刚建成的淄川体育公园跑步锻炼。舒适的跑道、丰富的活动场所、优美的环境让人们倍感舒适。体育公园、南部森林公园、柳泉湿地公园等或新建或重装,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近年来,淄川人走出家门可选择的放松、休闲之地越来越美、日益增多。尤其是身处其中,能感受到之前少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让人们的幸福感大大提高。
近年来,淄川区累计投入40余亿元,实施环保治理、绿动力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3800余项,煤炭消费总量从1000余万吨下降到320万吨,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消减任务。关停94家矿山企业,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完成生态修复工程42个、治理塌陷区32公顷,造林10万余亩。实施文峰山、孝妇河、般河“一山两河”生态治理系列工程,新增湿地2600亩,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三类水体标准。太河镇荣获山东省首届森林镇,太河镇柏树村、西河镇东庄村、洪山镇土峪村荣获山东省首届森林村称号。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用当年杜甫的绝句,来形容今日淄川区太河镇峨庄片区的的乡村美景,有过之而无不及。近年来,淄川区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的要求,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优势,创造性提出了建设峨庄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划定太河镇峨庄片区西部的14个村为示范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矿泉水产业、生态休闲农业、艺术创作文化产业等,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和软实力。发挥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龙头带动,把周边村纳入规划,实现村景融合发展。以“庄里乡亲”为品牌,打造峨庄精品特色民宿群,截至目前民宿村超过10个,接待床位超过1000个。2019年,峨庄乡村旅游揽客近100万人,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与过去相比,如今淄川区煤炭消费总量从1000多万吨下降到320万吨,资源采矿业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腾出存量空间2万亩,形成了汽车、生物医药、激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一个凤凰涅槃、蝶变新生的老工业区正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