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山东阳信县“养蝉大王”张树彪作为全国行业领军人物、央视嘉宾受邀中央电视台进京讲述人工养金蝉致富、带动培育出一个全国最大金蝉市场的故事,以助力全国乡村振兴。这是张树彪第三次走进央视讲述养蝉经验,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2016年6月27日和7月4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文明密码》栏目在黄金时间播出张树彪科学种蝉、养蝉、吃蝉的故事。 2018年1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用30分钟时间向观众讲述了张树彪下岗后自主创业、人工养殖金蝉致富的故事,阳信小金蝉第二次“爬”上了央视大舞台。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时,屯兵此地的古笃河之北而得名。如今,在阳信这片热土不仅有热闹的节日活动,古老技艺与新兴产业相结合,还孕育出了独特的乡土乡情,其中养蝉、种蝉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绝活。
金蝉,也叫知了猴,近年来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特色菜肴,素有“唐僧肉”的美誉。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据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在鲁北地区,自古人们就有吃金蝉的习俗,这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丰厚的土壤,大面积的果树林,格外适合金蝉生长。而随着人们对这一美食的需求越来越高,养殖金蝉就成为了这一区域的特色产业,也吸引了河北、山西、河南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客户前来阳信销售、购买金蝉,阳信金蝉市场成为全国金蝉市场价格风向标,今年市场价格也达到创历史以来最高,每个达到0.75元,往年在0.5—0,6元左右。
张树原彪是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自主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养金蝉的商机,于是决定人工养殖金蝉。在当时没有任何人工养殖金蝉成功的先例情况下,一个普通下岗职工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可谓困难重重。张树彪从观察野生的蝉开始,慢慢积累关于金蝉的知识,张树彪不断请教专家,从金蝉生活习性到树林酸碱性、含盐量等多方面问题,他一股脑的抛给了专家,再结合自己的多年积累,到了第六个年头,张树彪对金蝉人工养殖开始逐渐掌握了经验。
张树彪介绍,金蝉的生长期3至5年时间,每年的8月份开始产卵,10月份以后,通过人工把枝条采集下来,对枝条进行整理、分级、打捆后,再把枝条放到孵化室储存,孵化室温度在25℃以上,持续一个月便会孵化出金蝉幼虫,此时的金蝉幼虫只有小米粒大小。张树彪说,金蝉幼虫生命力顽强,将幼虫播撒到土地后,它们会通过吸收树根的营养生长,等待两年之后,幼虫会长成金蝉破土而出。次年5月份开始孵化。从2017年开始,他的金蝉出土高峰期的这一个月中,每晚可以收获2万多只金蝉,按照当时市场价格0.6元计算,收入过万元,最多的时候,40多亩高产田,创下了一晚上收获2万多只金蝉的纪录。他告诉记者,5年以上的果树及其他树木的林下都难以套种农作物,而金蝉养殖正好利用树下空间。整个养殖过程无需喂食管理、防疫等,不占用劳动力,连年放养卵枝种条3年后就可连年收获。
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金蝉交易市场,参与人数多达万人,日交易量高达20多吨。谈及未来,张树彪说他希望能在全国各地发展养殖基地,帮助更多农村人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