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得太好了,建在了群众的心坎上,有井灌、移动泵站、固定排灌站,即方便,又实用,还省钱省力,俺老百姓对此很满意。”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郭家村村民景发家对唐坊镇1.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高度评价。近年来,高青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坚持走群众路线,立足开发土地的现状和实际,在调研上下功夫,在便民上出实招,在使用上求实效,因地制宜,不拘一格,走出一条农业开发“金光大道”,得到了项目区群众的高度认同和广泛好评。
深入调研 摸清群众需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入库前,该县提前介入,组织人员会同项目镇进入村庄、农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到项目区进行实地勘察,实地查看项目申报主体、项目区现状是否具备基本的立项条件。该项目区东至杜姚沟,西至过青干渠,北至达摩店村南路,南至唐坊镇与高城镇交界处,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和生产路(桥)已经严重老化、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调研组从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等方面入手,通过现场勘察、测量、走访群众代表等形式,了解了他们在开发项目建设中的真实想法和意愿。组织项目村召开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初步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灌溉模式、设计方案等,对问题分歧较大的村再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表决。
因地制宜 严细做好项目建设
项目区的真实情况群众最清楚,群众的需求是项目建设的标准。项目经过市级立项审批后,该县开始着手在项目立项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他们和项目镇带领村干部,一起实地查看工程量和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当前项目区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项目村、唐坊镇的基础上,由专业设计人员编制出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公示,继续征求群众意见,对存在异议的村,再精心修改方案,直到群众满意为止才逐级上报。
在项目设计建设中,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确定了三种灌溉模式:第一种是井灌,涉及荆管村、卢家村、玉皇堂三个村650亩。因该区域远离黄河水源,属于高远难地片,经技术检测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适合农田灌溉。井灌模式解决了该片区多年来灌溉难的问题;第二种是移动泵站,涉及12800亩。立足实际,创新工作,在使用上求突破,在引黄灌区率先使用了移动式泵站灌溉模式,该灌溉模式是项目区群众自创的一种模式,灌溉简单、快捷、实用,深受项目区群众欢迎;第三种是固定排灌站,涉及孙集村、尹家村2950亩。由于该区域水源丰富,村内有中小型水库,并且有集中灌溉的习惯,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采用了固定泵站灌溉模式。
工程建设中,农业开发工作人员严格程序,严把质量关。严格落实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报账提款制、项目公示制等,尤其是加强监理力量,增加了监理人员,对每个施工单位、每一项工程都做到有效监理。此外,他们还还创新工作方式,由工程所在村派出一至两名监督员全程监理,有问题随时提出,并及时修改完善施工方案。
群众参与 把好工程验收关口
工程验收是重要一环。他们严把验收关,引入群众参与评价机制,使得工程验收更精准、更严格。项目建设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再由项目单位、监理人员进行初验。初验合格才能进行村级验收。村及验收由工程所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对工程进行逐项核查,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村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立即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并进行二次村级验收,直至验收合格。验收报告经参与验收的人员签字,报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备案。
县级自验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县财政局组织监理单位、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整改后,由县农发办、财政局联合向市农发办提出验收申请,准备市级验收。市级验收后将工程产权由镇政府交于村管理、使用。 层层细致的核查、检验,确保了工程的最优化和实用化,也为项目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健全制度 抓好项目运行管护
工程完成后,应尽快发挥其最大效用。经市级验收合格后,在县农业开发办办公室的监督下,项目镇人民政府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将项目管护主体落实到位。同时,项目镇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淄博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管护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管护组织和制度,保证项目长期有效地发挥效益。
按照项目管护制度,对农民独资经营的机电井、管道、泵站及电力等配套设施,实行农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模式,由村级统一管理,从灌溉费用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管护费用;对道路、桥涵等公益设施,统一按工程效益大小和所在区域,分别由镇、村统一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项目管护费用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护办法,从当年项目投资中提取一块,由项目镇设立项目运行管理维护基金,从项目受益群众中统一按比例筹集一块,保证项目管护的需要,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高青县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高青县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在遵循“实用、耐用、便民”原则的同时,更尊重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规划设计征求民意、建设施工符合民愿、项目资金请民监督、工程验收请民参与、建成项目交由民管,充分体现“为群众建项目”、“依靠群众管项目”,把农业开发项目真正建成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扶贫工程,让项目区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