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闻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解析:化工大省的价值重塑

作者:付玉婷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8-13

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雄踞全国首位20余载后,山东正以一种全新眼光审视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安全环保隐患多,结构性过剩压力大,是“顶梁柱”没错,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带来“心头之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

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雄踞全国首位20余载后,山东正以一种全新眼光审视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安全环保隐患多,结构性过剩压力大,是“顶梁柱”没错,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带来“心头之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嘱托“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对照这一要求,盯紧安全、环保、创新、质效联动发展,山东一手抓猛药去疴,一手促提质增效,化工产业迎来蝶变。

一组最新数据令人惊喜:在清理整顿8.49万家“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今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94.81亿元、利润65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4%和22.58%。

告别“傻大黑粗”,擦亮绿水青山,山东化工进入价值重塑新阶段。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在进区入园中“脱胎换骨”

全省现有化工园区近200家。9月底前,它们将完成一次“大考”:对照新出台的《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等相关文件,只有经评审通过重新认定的园区,才能承接新项目和搬迁改造项目。

在山东省,有像万华化学这样安全、环保、质量等水平都较高的单体企业,但从世界范围看,向园区聚集是化工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而园区认定是一招“先手棋”。6月底,省政府网站上公布了首批经过认定的30家化工园区和1家专业化工园区。

近日,记者探访了其中的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发现“进区入园”绝非简单搬迁。这是一家从评审阶段就备受关注的园区:当很多园区在因重新认定而紧张时,这里的企业却很淡定,原因在于不用专门找,就有专家上门指导。据了解,这家年轻的园区已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化工园区20强,园内80%的企业在向下游延伸中实现了“二次创业”。

不同于许多园区“先有企业,后有规则”,济宁新材料产业园自建立之初便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招商。2010年,济宁借鉴上海经验,全新规划了这个园区,所有入园项目实行园区、省、国家三级评审。高门槛拦住了低效高能耗企业,让优质企业有了用武之地。行业领军企业凯赛生物入园三年,今年就有长链二元酸、聚酯酰胺两个新项目开工,一个是工信部确定的化工重点方向,一个是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凯赛生物以前在城区,受空间、政策等限制,迟迟无法实现产能扩张。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升平坦言,若不是有了新园区,济宁不一定留得下这家企业,“当时已有不少省外园区向它抛出橄榄枝”。

进园后,水电等动力要素直接配套到企业门口,这为企业省下10%-15%的成本。“更多资金能投入创新研发,发展速度更快了。”凯赛生物相关负责人说。而有了凯赛这样的企业,园区和地方也更好地实现了“以商招商”,产业发展耦合效应强化。“通过进区入园,企业、产业都实现了‘脱胎换骨’。”董升平说。

在之前一场全省化工园区认定培训工作会上,记者发现一些地方还没能意识到这点,有的甚至试图自降标准多保些企业、园区。也有园区抱怨,新园区“一张白纸好画画”,老园区调整设施、协调企业发展需求很不容易。“多年发展积累下的问题,不吃些苦头,怎能尝到甜头?”省化工安全转型办综合协调组组长吴炎说,园区要更好利用这次重新认定的“势”,加快推动工作开展;企业更得认清形势,苦练内功。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到2022年,全省化工企业进园入区比例要从现在的20%提高到40%左右,现有200家园区也将逐步压减至85家。

打造炼化一体“航空母舰”

炼化是化工龙头,在山东省2.1亿吨的总产能中,1.3亿吨都由地方炼厂提供。“山东省地炼行业规模大,但绝大多数企业只搞了个原油进口加工和成品油出口,实际上就是‘来料加工’,以巨大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土地消耗等为代价,赚了一点点加工费而已。”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一针见血。

长期以来,地方炼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带动作用,如今也在积极配套和完善技术,诸如东明石化、利华益集团等,发展势头都不错。但想从根本上打破处于产业链低端、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跟布局分散、同质竞争的状态说再见。刚出台的《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推动炼油企业提高集中度,最终形成几家千万吨级规模的优质炼化一体化企业集团。

“以前就想过整合,但规模小、资源少,条件不成熟,现在可以了。”东明石化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说。如今,他多了一重身份: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由16家山东地炼企业联合出资的山东炼能集团已成立,目的是优化整合地方炼企在原料、物流、产品等方面的配置,实现链条化、差异化发展。集团把主要精力放在“五个统一”上:统一制定各企业发展方向和下游产品规划,统一原料采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和出口成品油等产品,统一零售终端领域管理。最终目标是,山东地方炼油30多家企业都能成为股东,在集团层面上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这些举动受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的关注。“加快整合重组非常必要。”他同时提醒,新公司成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若无体制机制上的大调整,绑起来的“小舢板”很难变成“航空母舰”。

理顺机制“抱团”发展的同时,山东地炼也在考虑尽快从“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这是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最关键的一环。“这需要在搞好传统炼油业务改造基础上,加快推进创新技术储备。”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万良表示。据了解,山东炼能集团正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立行业级、国家级炼化一体化创新平台。

环保工作越早行动越早受益

记者去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天然气有限公司采访,正赶上一年一度的大修。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延超介绍,平时能看到烟囱喷出漂亮的蓝色火焰,那是纯度很高的天然气,不仅能补充民生取暖,更可用于生产高端陶瓷。据介绍,这家公司所在园区上下游项目已实现煤气、电能、余热等副产品“吃干榨净”,许多项目建设初衷并非盈利,而是为环保量身打造,后来却成为利润增长点。“实践证明,环保工作越早行动,越早受益。”张延超说。

“化工产业可以很绿色,在经济账和环保账上实现双赢。”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善民深有同感。他指出,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本该加工成为产品的原料成了废弃物。山东省力促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不仅是提升效益的问题,更关系整个行业的立身之本。

张善民透露,为从生产氯化剂转向生产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凯盛从国外购买实验仪器一次就得花费数百万元。“拉长链条跨度很大,多数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拥有医药化工企业、居产业链高端的山东金城医药集团,采取的是连续投资并购的方式。“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战略兼并与重组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大优势。”公司董事长赵叶青介绍,并购之外,还聘请业内“大咖”充实进管理团队,同时在北京、杭州等人才聚集之地设立研发总部,或采取跟高校合建实验室的方式吸引人才来山东,加速人才结构转型。

据了解,按产品产量计,到2022年山东省炼化深加工产品占比有望由现在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目前,各市正加快围绕化工高端发展展开工作。

相关文章
  • 东营好物·又便宜又好-双十一购物节圆满收官~

    东营好物·又便宜又好-双十一购物节圆满收官~

    24-11-21

  • 首届挥公文化交流联谊大会在齐河县成功举办

    首届挥公文化交流联谊大会在齐河县成功举办

    24-11-06

  • 直播电商人才培训,点亮电商新希望~

    直播电商人才培训,点亮电商新希望~

    24-09-05

  • 县域发展与治理创新论坛启动仪式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县域发展与治理创新论坛启动仪式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4-08-3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