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马高超 李晓琳
走进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程美春的新房子,第一印象是宽敞、明亮、整洁。作为南展区第一批从土坯房搬上楼房的村民,老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楼房。房子宽了,马路宽了,咱这心里也亮堂了!”
盛夏时节的杨庙社区郁郁葱葱,该社区内居住着董集镇辖区11个黄河南展区房台村的群众。黄河南展区是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黄河下游窄河段防洪防凌问题而建的。杨庙社区11个房台村的群众从1976年至1979年,陆续搬迁到房台上建房居住。南展区建成37年来,受国家蓄滞洪区政策影响,展区内基础设施不配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特别是在住房条件、交通设施建设、收入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
自2013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涉及东营区、垦利区4个乡镇的展区居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加之土地流转、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村民的腰包鼓了,精气神也跟往日完全不同了。过去封闭、落后的南展区,如今已变身为出行便捷、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村民搬进楼房
今年已经是董集镇宋王村村民程美春搬进楼房的第四个年头了。他跟老伴分到的房子有155平方米,有地暖、燃气、自来水,家电设施一应俱全。老程和邻居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新生活,常常感慨:“现在的日子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
此前,分布在南展区沿黄河房台上的村子无论住房条件、交通设施、收入水平在东营都是比较落后、贫困的。之前的土坯房都是多年老房子,下雨怕漏,下雪怕冷。房子之间的小巷只有2米多宽,对外交通只能靠不足5米的黄河大堤,令村民们叫苦不迭。
直到2013年12月,《黄河南展区综合发展规划》经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规划建设11个集中居住式新型农村社区。如今已建成东营区龙居社区、垦利区杨庙社区、垦利区胜利社区,在2020年前将完成其他8个社区建设,共建设安置房9120套,将南展区打造成一个“宜农、宜居、宜游”的高效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全面提升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
探索生态致富路
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垦利区董集镇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村民辛辛苦苦种田,一年攒不下多少钱,如今村里的土地以每亩地700元/年的价格流转出去,使村民有了一笔可观的固定收入,也把村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彻底改变了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
当地政府还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生态旅游、农业等项目,激活南展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位于垦利区西部的黄河展区内,华澳大地国家农业公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项目之一,这个项目规划面积4.8万亩,由山东华澳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将以牛奶小镇为主导,建立“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能源利用-有机果蔬-生态旅游”的绿色循环体系,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样板。
借助土地,回归自然。昔日被土地牢牢束缚住的南展区,如今正尽最大可能发挥土地所带来的优势,探索一条生态致富的新路子。
留住心底的乡愁
走出杨庙社区,沿着黄河大堤继续南行,不远处有一界碑,上书“罗盖村”三个大字。同行的董集镇宣传文化中心主任程永锋指着不远处一座院落说,“这里以后可能会建成酒吧。”
如今,这一片传统村落正在进行开发,打造罗盖村田园综合体。2016年,罗盖村成立了鑫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经过筛选,其中120套房屋用作建成民宿小屋。
程永锋介绍说,罗盖村综合体突出显田露树,将农田、大树、水系、村落、果林进行统筹利用,打造出一个“行走于大河岸上、居住在大树庭院”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品质生活空间。此外,项目非常注重文化融合,让文化的元素展现在田园的各个街道、角落。
“与其说是开发,不如说是保护。”罗盖村村委会主任盖经文说,虽然11个村已经搬到了楼房,村民仍旧割舍不下心底的乡愁,要把南展区的优良传统弘扬到底。
曾在杨庙村干了近40年书记的杨学让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杨学让说,如今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房台上30多年艰难困苦的历史并不应该被人们忘记。
不久前,在社区社工以及志愿者的组织下,从11个村中选出了11名村史讲解员,负责向村里的孩子们讲解村里的世事变迁,杨学让就是其中一位。6月23日晚,当10多个10来岁的孩子面带渴望地聚集在杨学让面前听他讲解的时候,杨学让望着这些孩子,往事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