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行动

山东省服务县域发展示范单位巡礼之五: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

作者:董大海 来源:山东县域经济网 2018-05-29

西海岸新区供销社下辖13处基层供销社、15家社属企业,拥有1100家基层网点。近年来,供销社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连接城乡的优势,以推进综合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服务立社、经营兴社、项目强社、联合合作”的发展......

西海岸新区供销社下辖13处基层供销社、15家社属企业,拥有1100家基层网点。近年来,供销社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连接城乡的优势,以推进综合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服务立社、经营兴社、项目强社、联合合作”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展服务“三农”的方式和领域,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先后多次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各种会议和省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进行典型介绍交流,并多次被省供销社和青岛市供销社予以推广。2017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3.7亿元,比上年增长61.5%;实现利税4398万元,增长103%,其中利润2903万元,同比增长73.2%,获评青岛市唯一的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2017年,共接待了全国地级以上80余家供销社来新区供销社考察学习,考察人数达1100余人。2018年1月30日,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带领调研组到大村镇黄岭田园综合体项目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供销合作社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充分发挥基层社和为农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拉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求工委、管委各部门要全面关注和支持供销社的发展,在政策上向供销社倾斜,促进供销社发展壮大,成为新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重要力量”“重要抓手”。

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为农服务活力

充分发挥创新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增强为农服务活力。

一是理顺供销社管理体制。2015年7月,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注册成立,下辖绿洲农资、世纪绿洲农业服务、鲁生花生加工、电子商务、投资公司等9个子公司,集团与供销社联合社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16年12月,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的隶属关系由区国资办党委管理调整为区委管理,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直属区政府管理;供销集团作为区直企业,按照企业化运行,资产由区国资办负责监管。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供销社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社企分开、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二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竞争意识和风险管理思想,探索实施了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设立风险评估委员会和风险评审委员会,对集团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事前评估,防范和化解决策风险。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监事会监督与风险防控职能,将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扩大至镇供销社,填补了基层供销社监事会工作的空白。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先后制定出台议事规则、干部管理、业绩考核、年薪发放等10项管理制度,建立起了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积极稳妥做好解困工作。按照新区工委、管委关于解困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土地促解困”的总体方针,本着“政策统一、步调一致、程序规范”的原则,全面做好商业、物资、供销社三家的解困工作。一方面,科学制定融资方案,采取多种措施融资7000万元,保障了企业解困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商业、物资并入供销社管理工作,扎实做好资产核算解押、债权债务清理、人员安置分流以及问题排查化解等工作,确保了在过渡期内不出现任何问题,为构建大商贸流通格局打牢基础。

二、创新服务供给,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坚守为农、务农、姓农、亲农原则,按照“在经营中做服务,在服务中获效益”的发展思路,做强做新优势经营业务,巩固提升传统经营业务,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农资经营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农资供应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组建为农服务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供肥、产中管理、产后销售一条龙服务。整合农资、电商、农产品三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引进培养一批土壤、化验、种植等相关专业人才,通过建立智慧农资网络、拓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开办庄稼医院、承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措施,实现农资经营由单纯买卖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变。2017年供销社共开展测土5万亩,智能配肥1万亩。创新农业保险模式,斥资180万元为全区小麦种植户购买1.08亿元的商业补充保险,采取购肥赠保险的方式进行推广,农户每购买一袋供销社化肥,即可免费获赠一亩地的小麦商业补充保险,享受到每亩300元的保险待遇,成为供销社系统农业商业补充保险领域的重大创新。

二是改善提升传统业务。对石油、煤炭、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等传统经营业务进行转型升级,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比如,采取互联网加油等措施,发展微信加油客户4万多户,年销售石油2万吨,利润2000多万元;注册成立液化气公司,年实现经营利润400万元;把握煤炭市场变化,在货源组织上搞好淡储旺吐,实现纯利600 多万元;积极调整、优化提升烟花爆竹销售品种,更多向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新产品倾斜;拓宽经营范围、细化营销服务,塑造黄金珠宝老品牌;投资500 万元建设义乌小商品直供中心,补齐日用品经营短板;收购八合兴实业有限公司,打造乡镇日用消费品配送网络;改造提升龙凤山灵园,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的纪念公园。通过对传统业务的升级改造,不断提升造血功能,增强了为农服务能力。

三是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种植环节,按照“生产工厂化、模式循环化、土地集约化、投入集中化、产品标准化、机制合作化”的发展思路,以土地流转和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作为土地托管的有效形式。比如,在海青、大场、大村等地发挥农产品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模式化栽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标准收购“五统一”的模式要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面积4万亩;借力参与精准扶贫,在大场、大村、六汪、胶河等涉农镇(管区)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00亩,规划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特色旅游及林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种植开发等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显著特点的产业带、产业区域。在王台镇通过与岳家村委联合成立的蜜桃托管中心,托管桃园面积3000亩,帮助果农销售蜜桃30000余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0万余元。流通环节,大力做好农超、农企对接按照“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理念,全年在省内的高密、胶州、滕州,省外的江苏、甘肃、内蒙古等地收购农产品,除保障社区直销店的供应外,还为家家悦、利群等超市供应农产品11000吨;与青岛民兴食品、康大食品等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全年供应农产品5万多吨,供货额9000多万元;搭建农村电商网上平台,向全国总社申请35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专项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和基层网点,将供销社建设的西海岸惠农网与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有机结合,实现农资“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有效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工环节,按照“先上规模,后上精深加工,以规模降成本抢市场,以精深加工提档次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建设6个储存库,总库存可达2万多吨。注册成立青岛益农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速冻蔬菜加工出口项目。以向企事业单位食堂供应净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务,通过中央厨房对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分拣、清洗、切割、包装,为20多家单位食堂配送净菜,范围覆盖青岛、日照等地;推进品牌建设,注册“胶供”品牌,推出“胶供”生态猪肉、“胶供”大米系列产品,逐步打造“以品质创品牌,以服务立品牌”的格局。销售环节,大力发展社区销售终端,社区放心农产品直销店实现从生产到零售的无缝对接,蔬菜直接来自生产基地,流通经营成本低,实现了农产品经营拓销路,放心蔬菜上餐桌的共赢。2017年共建成运营21处放心农产品直销店,月销售收入近500万元。目前,已建成两处“精菜进社区”经营服务终端,年内将建设40处终端。

三、创新项目培育,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坚持“项目强社”的发展理念,大力化债减负,盘活资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一是积极化债减负。以5200万元购买了中国农业银行价值10.36亿元的债务包,成功化解系统26家企业价值3亿多元的土地、房屋等抵押资产,甩掉了债务包袱,还购得7亿多元社会债务包。债务包全部由投资公司进行催缴运营,并探索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小额担保公司、融资公司,成为全系统资本运营的大本营。

二是参股建设中国北方(黄岛)国际农批交易中心项目。参股39%与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青岛市供销社出资注册成立青岛中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中国北方(黄岛)国际农批交易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一期占地约370亩,利用西海岸交通商务区交通优势和周边港口优势,规划建设北方最大的集电子商务中心、大数据共享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品体验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商贸交易平台。

三是构建立体式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依托购买的亚飞汽车公司资产,加快建设9000平方米规模化、现代化的区级农业服务综合平台。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大村、大场、海青、王台、黄山、泊里6个为农服务中心,打造集农资供应、电子商务、农产品安全监管和农村“新能人”创客等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体。

四是推进综合体项目建设。在华菱片区(灵山湾路431号,家乐城西侧)规划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集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休闲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大村镇整体流转黄岭村及周边5个村的1520亩土地,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采摘区、观赏作物种植区、高产有机农作物区等11个片区,通过栽植各类高端水果苗木350亩,建设连体式大棚2座,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园区雏形初步显现。

四、创新联作体系,形成为农服务合力

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合合作网络,做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形成了服务“三农”的强大合力。

一是横向到边促进内部融合。以电子商务为纽带,串联起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业务经营,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经营体系。以基层社为平台,发挥供销社立足农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服务网络优势,构建起了“集团一张网、全社一盘棋”的发展格局,提高了党委决策的执行力,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氛围。

二是纵向到底加强外部合作。紧紧围绕新区工委、管委的中心工作,发挥党委政府直属部门的优势,不断加强与涉农部门、涉农镇街、金融部门、社会资本的合作,壮大供销社综合实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担当起更大责任。比如,与大村镇、胶河经济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了大村为农服务中心、胶河万吨冷风库项目;与农商银行胶南支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融资1.56亿元,用于内部企业和基层社的发展。

三是深入开展社村共建工程。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带社建,完善“党支部(村委会)+供销社组织+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新型组织体系,推动社村共建、互惠发展。目前,通过共同出资、共享利益等方式,已领办协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60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2家,与全区423个村庄进行村社共建,村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

四是创新思路参与精准扶贫。制定《全面参与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村园一体化建设为主要形式的扶贫路子,先后参与了工委统战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国资办、北海舰队、胶河经济区、大村镇的扶贫项目。比如在胶河经济区朱家沟村实施“村园一体化”扶贫模式,得到市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北部战区海军领导充分肯定新区供销社的扶贫措施,认为供销社在园区发展、农产品种植、促进贫困脱贫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关文章
  • “ 彩云之行,焕新出发”—碧桂园山东区域第三届媒体文化游学圆满结束

    “ 彩云之行,焕新出发”—碧桂园山东区域第三届媒体文化游学圆满结束

    19-01-22

  • 丰收时节 鲜美烟台 全国知名媒体烟台采访采风龙泉行

    丰收时节 鲜美烟台 全国知名媒体烟台采访采风龙泉行

    18-11-30

  • “改革开放看工行”大型媒体采风活动在济南启动

    “改革开放看工行”大型媒体采风活动在济南启动

    18-11-05

  • 全国媒体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鲁南新动能 奋进新时代”活动开启

    全国媒体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鲁南新动能 奋进新时代”活动开启

    18-10-11

网友点评